实践教学管理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服务 · 规章制度 · 实践教学管理 · 正文

西安工程大学关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0-30点击: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办〔2015〕36号)和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计划的意见》(陕教高〔2016〕4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十三五”全校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


口,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宗旨,以专业教育和课程教学为主线,以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活动为抓手,促进我校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高级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二)工作思路

1. 面向全体。面向全体本(专)科生、研究生,广泛、系统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2. 注重引导。着力引导学生重视创新创业知识、能力的学习与培养,引导学生理解创新创业教育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社会科技进步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3. 分类施教。结合我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学科分类、办学特色,适应学生发展特别是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将研究性学习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分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

4. 结合专业。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培养方案,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5. 强化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提供学生实践机会,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三)工作目标

1. 建设并逐渐完善融理论教学、实训实践、平台基地、支持保障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2. 制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确定其学分,并融入新一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 制定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累积和转换制度;

4. 建设完善学校、学院、系(教研室)三级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1)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四个平台(工程训练中心、2011协同创新中心、时尚文化创意园、专业实验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2)立足于本校,开发出2-3项有影响力的、能够彰显特色的、可以辐射西部的、拥有自己品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如“互联网+智能纺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时尚服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

(3)强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依托学校“5+X”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基地(企业研究院),深化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建立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5.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1)开发2-3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形成3-4门有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

(3)开发5-6部创新创业优秀教材;

(4)建设2-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建设2-3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6)创建1-2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

(7)建成10个校企联合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与创业孵化园;

(8)争创陕西省高等学校示范性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

6. 逐步建成一支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专兼职教师队伍;

7. 加大创客空间建设力度,形成具有特色的“双创学院”。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完善培养体系

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新一版培养方案中,建立创新创业学分,明确培养要求。建立创新学分累积和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学科竞赛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创新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实施弹性学制,可以最长申请休学2年创业实践,支持大学生保留学籍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2. 构建并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整合全校资源,落实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业基础”等必修课,并结合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并组织开发或引进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西安工程大学创新创业课程共享平台”;选聘优秀校内外教师开设一批优质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举办系列创新创业类讲座;完善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加强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有机衔接。

(二)完善实践体系

1. 通过创新实验培养创新意识。全面开放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所、设备和环境支持。提高实验教学中综合性、设计性,特别是探究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比例,发挥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2. 通过项目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计划”,推动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组成团队,通过选题开题、制定计划、收集处理信息、活动探索、制作作品、交流成果等系列活动,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实践创新、团队协作、领导决策、解决问题等系列能力和素质。在成功实施一年级创新项目的基础上,完善大二创新实验项目、大三创新课程设计项目、大四创新毕业设计项目等内容,使项目学习的模式贯穿整个大学学习和专业教育,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学科竞赛催生项目成果。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与奖励制度,积极鼓励并大力支持学生跨年级、跨学科、跨专业组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分类支持开展图学创新、机械设计、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等大学生竞赛。整合校内竞赛资源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建立学院、学校、校外等多维度学科竞赛服务体系。通过学科竞赛让学生与校内外、企业等优秀人员交流切磋,不断完善项目和团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催生优秀项目和成果。

4. 项目孵化促进成果转化。定期组织创业项目进入创新创业园的入园答辩会,及时将优秀创业项目引入创新创业园孵化,将项目变成创业成果。积极向企业推介优秀项目,支持企业对项目和团队进行考察和指导,进而选择合适的项目开展全方位合作,努力将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梦想变成现实。通过学校层面积极争取省市等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支持,促进项目对接、落地转化、知识产权交易、项目融资,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提高孵化成功率,努力实现产业化。

(三)平台体系

1. 全面打造创新实验平台。依托现有的工程训练中心、2011协同创新中心、西安工程大学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保证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均能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实施开放管理,为创新创业研究和实践服务。

2. 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探索建立西安工程大学“创业综合训练中心”,搭建一个国内领先、高仿真的创新创业训练营,全面模拟创业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实施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和指导,开辟创业活动空间,提供创业初期各种软件硬件服务、实训和社会创业资源对接等,拓展学生创业思维,培养创业能力。

3. 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根据创客团队和创业企业的成长规律和实际需要,在学校现有西安工程大学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园、创客空间、2011协同创新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构建创业孵化器、创业咖啡、展示大厅和机械电子加工平台等创新创业活动场所,打造功能齐全、配套支持到位、服务贴心便捷、创新创业联动、技术资本融合、资源连贯畅通、学业创业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4. 建设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依托学校“5+X”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基地、国家级和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优势资源,积极对接、落实西安工程大学企业研究院等校企合作平台,共同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完善基地条件,加大指导支持力度,健全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基地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为学生创新创业打造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完备的软性服务。

5. 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机构和服务体系。结合我校就业创业工作的基本情况,有效整合政府、高校、社会、企业等多方力量,有机链接各种资源,确保“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探索构建一个专业化、系列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专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机构和服务体系。

(四)提升师资水平

1. 增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按照学生人数以及实际教学需要,配足配齐配强创业教育专任教师,采取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等形式增强广大教师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为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服务与支持。完善学校“本科生导师制”并发挥引导效用,鼓励教师以科研项目带动学生创新创业,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理论、环境、需求和政策等的研究,编写教材和发表论文等,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成果。

2. 建设多层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鼓励一批教师积极开设创新训练类课程,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保证有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开设并讲授创业课程和实施专门化的创业培训;保证各院系有一批经验丰富、积极热心的优秀教师能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参赛项目提供指导;保证有一批专兼职工作者为学生创业活动和实践提供常态化的指导和服务。

3. 建设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采用内选外聘、专兼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高素质、多元化,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一方面依托学科优势,建立创新创业的技术导师队伍;另一方面,选聘一支由业界领军人物、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金融投资专家等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兼任我校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探索建立校企、校地、校所及国际合作的系统育人、协同育人的新机制,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营造环境氛围

 1. 建立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大力支持现有的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发展建设;结合学生发展需求,组建一批新的学生社团组织。举办创意交流分享、创新成果展示、创业政策宣讲、成功案例分析、创业榜样座谈等一系列活动,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2. 搭建创新创业学生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创业家讲堂、创业论坛、创业计划、创新评选等系列交流活动,启迪学生思想,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3. 强化常态化的引导和指导。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要按照学生人数以及实际教学需要,配足、配齐、配强创业教育专任教师。系统培训、强化队伍对学生创新性学习、创新创业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指导、咨询、服务能力,使之成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领路人。

(六)加强专项研究

以调查分析、课题研究、咨询资政为重点,打造服务经济新常态特别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型智库。支持学校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相关研究项目,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在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设立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专项。

(七)强化管理保障

1. 强化制度保障。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重要指标纳入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体系。制订《西安工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管理的相关规定》等文件,建立创新学分并纳入学业考核要求,优化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对创新创业表现突出、获得项目或奖励的学生在推荐免试研究生、评优、评奖,对指导教师在职称评聘、工作量核算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监督、评价、反馈、改进等质量保障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训实践的系列规章制度。

2. 强化经费保障。设立“西安工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为师资聘请、教学组织、学生活动、创业孵化等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和优秀项目奖励基金,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积极争取政府拨款、企业和个人捐赠,为学生创业项目推介、孵化、产业化等提供启动资金和引导基金。

3. 强化场地和环境保障。依托现有2011协同创新中心、工程训练中心、西安工程大学时尚文化创业产业园等平台资源,加强西安工程大学创新创业实验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创新创业园、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等的建设。协同校内、省内和行业内优质企业等相关平台资源,争取国家和省、市、区政府各部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贷款贴息等政策落地。整合各类资源为创业企业提供全程指导服务,努力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健全体制机制

1. 构建工作领导机构。成立“西安工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教学、研究生、学生、科技和团委工作的校领导;

成 员:教务处、研究生部、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处)、招生就业处、人事处、科技处、协同创新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室管理处、图书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建立由教务部门牵头,学生、团委、科技、就业以及院系等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全面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各部门职能分工如下:

(1)教务处: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出台管理办法,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师资建设、设备与运行场地建设及项目支持与创新实践等环节的推进工作;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立创新学分累积和转换制度;完善竞赛的奖励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管理办法,调动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学科竞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开展。

 (2)研究生部:增设创新教育课程,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案;加强研究生创新基金管理,为培育研究生创新成果、高水平论文及专利成果提供支持;加大研究生学术论坛、专家讲座的举行力度,引导全体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组织研究生参加学科竞赛、挑战杯、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活动等,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引领作用。

(3)校团委:强化学生学术社团建设,组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整合相关资源服务于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和遴选;构建创新创业竞赛管理体系,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

(4)学生工作部(处):在相关教育环节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营造学校创新创业氛围;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的扶持与奖励,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5)招生就业处: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对就业的影响,引导更多大学生以创业实现就业。

(6)人事处: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升整体师资水平,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师资支持;完善绩效考评体系,为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7)科技处:积极争取政府及社会各方支持,促进优秀项目落地转化,并为重点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开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8)协同创新中心:协调政府部门、校外企业、社会机构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与落地实施提供相关支持。

(9)工程训练中心:着力做好学生创客空间建设与提升工作,为广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提供项目、师资、场地等支持。

(10)实验室管理处:制定相关政策,全面开放共享各类实验资源,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和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给予支持。

(11)图书馆: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图书文献建设投入力度,为广大师生开展创新创业相关活动提供文献支持。

2. 完善教育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体和引导作用,完善由教学部门牵头、多部门分工负责、协同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体系,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相关活动的初审、推荐、组织、实施、阶段性进展检查等工作。

3. 健全指导服务机构。成立“西安工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遴选、评审等工作。健全专兼职结合的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日常运行机制。

(二)注重贯彻实施

1. 明确基层分工职责。各基层院系和专业、有关职能部门等要了解本单位应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承担的职责,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督导落实。

2. 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检查督导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纳入二级学院(系部)、中心年终考核评价、绩效分配指标体系,作为衡量二级学院(系部)、中心等年度绩效的重要指标。


                                        西安工程大学

                                       2016年4月26日